有的人為到藏區(qū)求得心靈慰籍,放下了原來的工作;有的人則是從藏區(qū)歸來之后,大徹大悟地辭了職。一開始,我們深入藏區(qū)的目的,不過是發(fā)掘一些期望中有關當地馬文化的只言片語。然而,當這次拜訪結束之后,精神上的灌頂與洗禮,才是此行的最大收獲。 跨過群山,來到香格里拉境內,最先“接待”大家的是采訪組成員出現的些許高原反應。這既標識了大伙不屬于這里的賓客身份,冥冥之中,似乎也在暗示著,要對這個萬物有靈的地方懷揣一份敬畏之心。當我們終于到達采訪目的地呀啦嗦民族馬術風情園,以及和它毗鄰的民間馬文化非遺博物館,方才注意到,敬畏,是尋訪這里必要的心理準備。 這座園區(qū)名聲在外的特色項目,是當地馬術隊的表演。它是藏式傳統(tǒng)馬術繼承和發(fā)揚的活體瑰寶。由他們獻上的馬背射箭、馬背藏身、馬背懸體、馬背倒立等藏族傳統(tǒng)馬背技藝,有的需要讓騎手在飛奔的馬上,從馬鞍徑直站立起來;有的要靠單腿踏鐙,全身緊縮隱蔽于馬腹一側來完成;還有的,則是騎手等馬匹迎面奔來之時,剎那間抓住馬鬃一躍騎上。所有這些,都是藏族先民在高原幾千年的生產生活,以及戰(zhàn)爭貿易等活動中,流傳若干代人的民俗活化石。動作內容對騎手的反應、協調、力量和呼吸節(jié)奏等身心素質要求很高。用一位專業(yè)馬術教練的話來形容,“絕對是讓馬術人看了會感動到落淚的高難度技術”。 園區(qū)本屬于一生熱愛馬、醉心馬文化、在云南馬術界頗有影響力,并且在當地德高望重的藏人崔建國(魯茸七林)。然而,他本人已于幾年前與世長辭。趕來熱情迎接我們的是他的遺孀,近年來含辛茹苦撐起眼前這一切的女主人吾姆。我們的尋訪內容,難免要直接涉及到她丈夫離世的不幸。但當她帶我們參觀博物館,娓娓道來與這有關的一切時,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情感,仿佛愛人還在身邊。 整間博物館面積雖然不大,但裝飾布置得相當講究,給人一種肅穆的氛圍。一進門,訪客最先看到的是藏人津津樂道的馬文化代表元素:一尊飛馬獻哈達的雕塑;天花板巨大的帷布上,裝飾著寓意吉祥的寶瓶圖案。展品分區(qū)錯落有致?;鹛潦遣刈迦思彝ド畹南笳?,擺放在周圍的水缸、農具、山羊皮糧袋、銅鑲包木碗等藏品,無聲講述著藏人日常的點點滴滴。 而作為核心的馬具收藏,無疑是作為鎮(zhèn)館之寶一般的存在。三套馬鞍分別采用鏤空鎏金、景泰藍鑲鯊魚皮和牡丹連枝龍紋的工藝制作。雕琢出來的云簇圖案之中,獅子和蛟龍的形象時隱時現,有的攀附在鞍具四周,有的盤踞在物品中央。其復雜精美的程度,令人不禁贊嘆稱奇。馬鐙、馬鞭、馬轡頭、馬后鞦上不一而足地嵌著銀飾、牛角、獸骨。 每件藏品上都包裹著一層自然氧化作用形成的年代感。至于那些密教法器,活佛加持過的氈毯、馬墊,更是莊嚴得令人不敢多談。“這些都是他見了就挪不開眼的東西”,吾姆說,“東西的主人有時候出高價也不肯賣,他就總纏著人家嘮叨這事。磨得時間久了,對方基本上會慢慢同意?!?/div> 館內的藏品各有特色,價值高低不一。但說到其中最具神秘色彩,最富有超自然力量的,莫過于一只實在不怎么起眼的銅鈴?!澳鞘俏依瞎白钕矚g的東西。每次在外面搖起這個鈴鐺,聲音又脆又響,方圓幾里的山谷中都聽得見回音。也就是在他離開以后沒多久,那只鈴鐺就不小心給摔裂了,聲音再不像以前了。還有就是他最愛的那匹馬‘康巴’,也是他走后那陣,干什么都像丟了魂似的。我想,也許就是我老公把他最愛的兩樣東西帶走了。” 多年來,為傳播馬文化,推廣藏族傳統(tǒng)馬術,魯茸七林和他的呀啦嗦民間走馬俱樂部,行走于全國各地的馬文化交流活動與賽事中,并取得了優(yōu)異的成績。展館的一角,擺滿了他多年以來獲取的各種榮譽獎項。吾姆告訴我們,正是魯茸七林對馬文化的如醉如癡,才讓他在彌留之際顯得分外愁苦?!八R走那幾天說話都比較困難了,就一直緊緊拉著我的手。相守這么多年,我很快明白他這是心里還有事情沒放下,著急,又來不及說完。我就安慰他,說馬場和博物館的事,我會竭盡所能。作為一個女人,如果我實在堅持不下去,請你真的不要怪我?!痹趫龅奈覀?,無不為吾姆姐的辛酸經歷感到唏噓。 “香格里拉這邊的旅游行業(yè),本來就不是很景氣。疫情以來,今年就基本上沒什么收入了。收購文物的費用加上維持馬場的開支,算下來經常是在賠錢做。我在這兒搞個飯店之類其他的生意,不敢說發(fā)家致富,至少每年是穩(wěn)賺的??晌疫€是不會放棄,我要對得起我老公的心血。我不在了還有我的孩子們替我,他們老了之后還有他們的孩子接上。”盡管土生土長的藏人吾姆可能不習慣用“愚公移山”這樣的漢地詞匯來表達自己,但她樸實的語言卻流露出了格外真摯的情感。 很少有人知道,依照藏族習俗,女人接觸馬匹本就是莫大的禁忌。入不敷出的經濟環(huán)境,未必明朗的旅游消費前景,加上自己年邁的身體以及坎坷的情感遭遇,任其一點都有可能停滯甚至湮沒往日的努力??梢哉f,為了傳承藏地馬文化,吾姆獨自肩負著維持事業(yè)不致傾覆的一座座巨石。有些神話故事里,在這種曠野之地默默承受各種艱難險阻的角色,往往是被眾神之王罰做苦役的精靈。但與吾姆有關的故事,恰恰相反:她所有辛勞背后的那種對民族身份的認同,對丈夫夙愿的牽掛,還有身為一個愛馬人的執(zhí)著信念,終究會感動上蒼,蒙神庇佑。 文/馬弘毅 圖/小拐乖 |
©2011-2025 馬術在線 (京ICP備11042383號-3) E-mail:horsemanship@vip.sina.com